大眾心理的假設
這件事情經常發生。當我們進行系統導入時,一些客戶會要求我們根據 「最佳商業實務」 (Best Business Practice)來導入。這樣的想法是基於大家心裡總覺得使用 「最佳商業實務」 應該會減少他們的導入成本。然而,真實狀況更多的時候是相反的;如果沒先做好適當的分析而強加使用所謂的 「最佳商業實務」,通常會在系統上線後,引發一連串的問題,導致公司經營飽受經年累月的痛苦。
很遺憾地,坦白說,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的 「最佳商業實務」。如有它真的存在,那麼所有的企業就都會是以相同的方式經營,而所謂的軟體系統開發者,譬如我自己,也將不會存在了。
不相信嗎?那麼,去看看每個產業中各家公司的會計科目列表或財務報表吧!如果所謂的 「最佳商業實務」 真的存在,這些列表報表將會長得一模一樣才是。所有的業務與分析報表應該看起來都一樣。大家都會使用相同的關鍵指標(Key Indicators)來經營企業。有了 「最佳商業實務」,將不會再有任何機會進行天馬行空的創新思維。
事實如此
私底下,真實不可告人的秘密是:軟體顧問會推銷 「最佳商業實務」 這個概念來掩蓋他們軟體不足與限制之處。重點是,如果向他們詢問某些特定的功能,剛好這些功能又是該軟體所欠缺或不足之處時,他們會反過來不斷地套用 「最佳商業實務」 來進行質詢,讓當事人覺得自己的要求好像很愚蠢或是根本無關。
如果這些要求是該軟體無法實現的,通常會得到下列典型的回答:
●「上百家公司用了我們的軟體都沒問題,為什麼你會想要做這些更動?」 ●「我們軟體這樣設計,是因為X公司 (產業龍頭) 就是這樣做的。為什麼你要跟他們不一樣?」
●「所有其他公司都這樣做,為什麼你要做得跟他們不一樣?」
●「我導入了上千家公司,沒有一家有像你們這樣的要求,為什麼你要這樣做?」
●「根據我的經驗,這就是要這樣做才對。」
要怎麼回應這類問題呢?答案很簡單:因為我們就是與眾不同!
誠如前述,每個企業就跟他們的經營團隊一樣,都是獨一無二的。現實中要找到兩個想法、思路、品味一模一樣的團隊,機率近乎於零。
那麼 「群」 (Cloud) 這個概念如何?
喔,是的,說到 「群」,身為軟體開發者的我們開發出 「群」 的概念來簡化我們的開發流程。其中,關鍵在於 「重複使用性」 (repeatability)。如果我可以把某產業特定的功能解決方案,包裝成一 「群」 賣給不同的客戶,那我就贏了!這對我而言,就是 「最佳商業實務」,但可不見得對我的客戶來說也是 「最佳商業實務」。
你想要購買軟體系統,就像在iPhone上買憤怒鳥Angry Birds一樣簡單嗎?我們有啊!但,你需要去適應這套軟體。請問你什麼時候 「客製化」 過憤怒鳥了?
請相信,我們真的也很希望 「最佳商業實務」 是存在的。這將會讓大家的工作輕鬆多了!我們也不用再花時間與金錢去訓練工程師或培養導入顧問了。只要包一包預先錄製的一些訓練課程就可以了。事實上,外面多的是顧問早就把這些特定產業解決方案都包好了。
坦白說,我們也正在朝向這個方向前進。對我們而言,這還挺合理的:包裝我們的專業,並將它們像賣T恤一樣賣出。如此一來就可以用最小的努力去取得最大的收穫,把包裹賣給任何想買它的人。
現在大家運用 「群」 這個概念,就好像20年前的ERP軟體產業一樣。基本上,20年前採購ERP軟體時,人家賣你什麼就是什麼。「客製化」 這個想法是門兒都沒有,或是非常昂貴。每當有軟體更新時,每個人都收到一樣的更新,不論你是否喜歡。到了最後,像Dynamics NAV (Navision) 這樣的ERP軟體就相繼推出,這類ERP軟體能夠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去經營你的企業,因而大受歡迎。因此,「群」 這個概念再運行個5到10年,也就差不多了。
結論
以上所言並非指所有我們顧問同行都在說天花亂墜的話。重點是,各位的判斷與您對所屬企業及企業內關鍵需求的了解。
有些內部營運流程是在某些情境下衍生出來的,而不是能選擇的。身為一個ERP採購者,能犯下的最嚴重的錯誤就是採買了被告知的需求,而非公司真正的需求。
誠如前述,現在有一堆人就是用這些漂亮專業的字眼,來顯示他們自己很聰明。如果一個顧問向你走來,只是試著要賣你所謂的 「最佳商業實務」,記得,打包!趕緊落跑。
所謂的 「最佳商業實務」 ,其實是那些能在您企業裡運行的實務阿。
本文摘自「一個Dynamics NAV顧問的自白部落」 (Confession of a Dynamics NAV Consultant,http://www.dynamicsnavconsultant.com/)
作者:Alex Chow 周大鈞,係微軟Dynamics NAV 最具價值顧問 MVP
作者:Alex Chow 周大鈞,係微軟Dynamics NAV 最具價值顧問 MVP